哪里可以檢測巖礦石?中析研究所檢測中心提供巖礦石檢測服務,出具的巖礦石檢測報告支持掃碼查詢真偽。服務項目:礦物成分、化學成分、物理性質、結構和紋理、放射性、熱學性質、環境適應性等。實驗室工程師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實驗,并且提供非標實驗定制服務。
檢測周期:7-15個工作日,參考周期
檢測范圍
火成巖:
花崗巖:由石英、長石和云母組成,常見于地殼深處。
玄武巖:一種黑色或深色的火山巖,含有較多的鐵鎂礦物。
安山巖:介于玄武巖和流紋巖之間的中性火山巖。
流紋巖:一種淺色的火山巖,成分類似于花崗巖。
沉積巖:
砂巖:主要由石英砂粒組成,常見于河流和海洋沉積。
頁巖:由粘土礦物組成,具有層狀結構。
石灰巖:主要由碳酸鈣組成,常見于海洋沉積。
泥巖:由細粒沉積物組成,類似于頁巖但結構更緊密。
變質巖:
片麻巖:由長石和石英組成,具有片狀或條帶狀結構。
大理巖:由石灰巖或白云巖變質而成,主要成分是碳酸鈣。
板巖:由頁巖或泥巖變質而成,具有板狀結構。
石英巖:由砂巖變質而成,主要成分是石英。
檢測項目
礦物成分、化學成分、物理性質、結構和紋理、放射性、熱學性質、環境適應性。
檢測方法
X射線衍射(XRD):通過分析巖石樣品對X射線的衍射圖案,確定其中的礦物種類和晶體結構。這是一種非破壞性測試,廣泛用于礦物鑒定和定量分析。
紅外光譜(IR):利用紅外光譜儀測量巖石樣品吸收紅外光的特性,從而分析其中的有機和無機成分。這種方法對于識別特定的官能團和礦物成分非常有用。
原子吸收光譜(AAS):通過測量巖石樣品中特定金屬元素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程度,來確定這些元素的含量。AAS是一種高靈敏度的分析技術,適用于多種金屬元素的測定。
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:利用高頻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作為離子源,將巖石樣品中的元素離子化,然后通過質譜儀進行檢測和定量。ICP-MS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多元素同時測定的能力。
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:使用電子束掃描巖石樣品的表面,產生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圖像。SEM還可以配備能譜儀(EDS)進行元素分析,從而獲得巖石的微觀結構和成分信息。
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:通過透射電子束觀察巖石樣品的超微結構,包括晶體缺陷、納米級顆粒和薄片結構。TEM提供的信息對于理解巖石的微觀機制和礦物學特性至關重要。
熱重分析(TGA):在控制溫度條件下測量巖石樣品的質量變化,以評估其熱穩定性和熱分解行為。TGA常用于研究巖石中的有機物和含水礦物的熱性質。
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:通過測量巖石樣品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,來分析其熱性質,如相變溫度和熱焓變化。DSC對于研究巖石的熱行為和相變過程非常有用。
伽馬射線探測器:用于測量巖石樣品中的放射性元素(如鈾、釷、鉀)的含量。這種方法對于評估巖石的放射性水平和環境影響非常重要。
壓力試驗機:通過施加壓力到巖石樣品上,測量其抗壓強度。這是一種基本的力學測試,用于評估巖石的工程性質和穩定性。
摩氏硬度計:通過比較巖石樣品與標準硬度礦物的劃痕能力,來確定其硬度等級。摩氏硬度計是一種簡單快速的硬度測試方法。
比重瓶或浮力法:通過測量巖石樣品在水中的浮力或使用比重瓶測定其體積和質量,來計算巖石的密度。這是一種基本的物理性質測試。
凍融循環測試:模擬自然環境中的凍融循環,評估巖石的耐凍融性能。這種方法對于評估巖石在寒冷地區的工程應用非常重要。
酸堿腐蝕測試:通過將巖石樣品暴露在不同pH值的酸堿溶液中,評估其耐化學腐蝕性能。這種方法對于評估巖石在特定環境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非常有用。
檢測儀器
X射線衍射儀、紅外光譜儀、原子吸收光譜儀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、掃描電子顯微鏡、透射電子顯微鏡、熱重分析儀、差示掃描量熱儀、伽馬射線探測器、壓力試驗機、摩氏硬度計、比重瓶、凍融循環測試設備、酸堿腐蝕測試設備、顯微鏡、紫外-可見光譜儀、離子色譜儀、質譜儀、電子探針微區分析儀、激光粒度分析儀。
檢測標準
TCVN 180-2009 磷灰巖礦石.試驗方法
DZ/T 0368-2021 巖礦石標本物性測量技術規程
SNI 13-4178-1996 薄破碎巖石和礦物巖石標本分析
T/QGCML 3275-2024 巖礦石物性參數檢測技術規范 電阻率探測法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