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心是胃食管反流病(GERD)的典型癥狀,表現為胸骨后灼熱感或疼痛,常因胃酸或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發。長期反復發作可能導致食管炎、Barrett食管甚至食管癌變。若每周出現兩次以上燒心癥狀,或伴有吞咽困難、體重下降等情況,需及時進行醫學檢測明確病因。現代醫學通過多種檢測手段評估食管功能、胃酸反流程度及并發癥風險,為精準治療提供依據。
一、胃鏡檢查(上消化道內鏡)
胃鏡檢查是診斷燒心的金標準,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損傷情況。通過高清攝像頭可清晰識別食管炎分級(LA分級標準),檢測Barrett食管病變,并排除食管裂孔疝、胃癌等疾病。檢查前需空腹6-8小時,過程約5-10分鐘,輕度不適者可選擇無痛胃鏡。
二、24小時食管pH監測
通過鼻腔置入pH監測導管至食管下段,連續24小時記錄酸反流事件。可精準統計酸暴露時間百分比(pH<4的總時長)、反流次數及與癥狀的關聯性(癥狀相關概率SAP)。無線膠囊pH監測(Bravo系統)將探頭固定于食管壁,免除導管不適,監測時間延長至48-96小時。
三、食管測壓檢查
高分辨率食管測壓(HRM)評估食管動力功能,檢測下食管括約肌(LES)壓力、食管蠕動波完整性及協調性。可診斷賁門失弛緩癥、食管痙攣等動力障礙性疾病,指導抗反流手術適應癥選擇。新型三維測壓技術可立體呈現食管收縮模式。
四、鋇餐造影檢查
X線鋇劑吞咽檢查可動態觀察食管運動、胃排空情況及解剖結構異常。對食管裂孔疝、食管狹窄等結構性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,適用于無法耐受胃鏡檢查者。新型數字化造影可捕捉快速運動影像,提高微小病變檢出率。
五、幽門螺桿菌檢測
通過C13/C14尿素呼氣試驗、糞便抗原檢測或胃黏膜活檢,明確是否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。該菌感染可能加重胃酸分泌異常,與反流性食管炎存在復雜關聯。陽性患者需進行根除治療以改善癥狀。
六、血液及生化檢測
血常規可排查貧血等并發癥,胃蛋白酶原I/II比值評估胃黏膜狀態。特殊病例需檢測促胃液素水平,排除卓-艾綜合征等少見病因。近年興起的唾液胃蛋白酶檢測為無創篩查提供新選擇。
選擇檢測項目時應遵循階梯式原則:初診患者優齊全行胃鏡檢查+幽門螺桿菌檢測,疑難病例補充pH監測或食管測壓。治療后仍有癥狀者需復查內鏡評估黏膜愈合情況。早診斷、早干預可顯著降低嚴重并發癥發生風險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