纖維級聚酯切片(PET)概述
纖維級聚酯切片(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,簡稱PET)是一種由對苯二甲酸(PTA)和乙二醇(EG)縮聚而成的高分子材料,廣泛應用于紡織、包裝、工程塑料等領域。在紡織工業中,PET切片經熔融紡絲后可制成滌綸纖維,其強度高、耐熱性好、抗皺性強,是服裝、家紡及工業用布的重要原料。為確保最終纖維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和加工適用性,纖維級PET切片需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測,涵蓋物理性能、化學性能、工藝性能及安全性等多維度指標。
1. 物理性能檢測
物理性能檢測是評估PET切片基礎特性的核心環節。主要項目包括:
熔點(Melting Point):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測定,確定切片熔融溫度范圍,用于評估材料的熱穩定性及加工溫度設定。
特性黏度(Intrinsic Viscosity,IV值):反映分子鏈長度及聚合度,直接影響纖維的機械強度和可紡性。通常采用烏氏黏度計法或毛細管黏度計法測定。
密度(Density):通過密度梯度柱或氣體置換法測量,用于判斷材料的結晶度及均一性。
色度(Color):使用色差儀量化切片的L*、a*、b*值,避免因色差導致成品纖維外觀缺陷。
2. 化學性能檢測
化學性能檢測聚焦于PET切片的成分及雜質控制,包括:
端羧基含量(COOH值):通過酸堿滴定法測定,含量過高可能導致水解穩定性下降,影響纖維耐久性。
二甘醇(DEG)殘留:氣相色譜法(GC)檢測DEG含量,過高的DEG會降低熔點并增加材料吸濕性。
灰分(Ash Content):高溫灼燒后殘留無機物含量,反映催化劑殘留及雜質水平,需控制在ppm級以內。
重金屬檢測:通過ICP-MS或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分析鉛、鎘、汞等有害元素,確保符合環保法規。
3. 工藝性能檢測
工藝性能檢測針對PET切片的加工適應性,關鍵項目包括:
含水率(Moisture Content):紅外干燥法或卡爾費休法測定,水分過高會導致熔融過程中水解降解,影響紡絲質量。
顆粒特性(Pellet Properties):包括粒徑分布、形狀均一性及粉塵含量,影響切片在輸送和熔融時的流動性。
熱穩定性(Thermal Stability):通過熱重分析(TGA)評估材料在高溫下的分解行為,指導加工參數優化。
4. 安全與環保檢測
為滿足市場準入要求,需進行以下安全性檢測:
VOC(揮發性有機物)檢測: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分析切片中苯、甲苯等有害揮發物。
可萃取重金屬:模擬人體接觸環境,檢測材料中可遷移的重金屬含量,符合OEKO-TEX?標準。
REACH法規符合性:篩查SVHC(高關注物質)清單中的限制物質,確保產品符合歐盟法規。
結語
纖維級PET切片的檢測貫穿原材料品質控制到終端產品應用的每個環節,直接影響纖維的紡絲效率、成品強度及環保合規性。通過系統化的檢測流程和嚴格的指標控制,企業可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,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。未來,隨著檢測技術智能化和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,PET切片質量管控將更加精準高效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