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費站內光、電纜及塑料管道檢測的重要性
收費站作為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的核心節點,其內部的光纜、電纜及塑料管道是通信、供電和數據傳輸的關鍵載體。這些設施的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收費效率、系統安全及用戶體驗。然而,受環境溫濕度變化、機械磨損、車輛振動等因素影響,光電纜及管道易出現老化、破損、密封失效等問題。因此,定期開展專項檢測是保障設施長期可靠性的必要手段。通過科學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標準,可精準評估設備狀態,提前發現潛在隱患,為運維決策提供數據支持,避免因故障導致系統癱瘓或安全事故。
檢測項目分類與技術要求
1. 光纜檢測
光纜檢測主要包括光纖衰減測試、OTDR(光時域反射儀)鏈路分析、接頭損耗測量及護套完整性檢查。需依據《GB/T 15972-2008 光纖試驗方法規范》進行衰減值判定,確保單模光纖在1550nm波長下的衰減系數不高于0.22dB/km。同時,需通過目視和拉力測試驗證光纜抗拉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。
2. 電纜檢測
電纜檢測涵蓋絕緣電阻測試(500V兆歐表,要求≥100MΩ)、導體通斷性校驗、耐壓試驗(AC 2.5kV/5min無擊穿)及屏蔽層接地電阻測量(≤4Ω)。重點排查因潮濕、腐蝕導致的絕緣劣化,以及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接線錯誤或接觸不良。
3. 塑料管道檢測
塑料管道檢測需關注以下指標:
- 物理性能:管材壁厚偏差(±5%以內)、環剛度(≥6.3kN/m2,按GB/T 9647測試);
- 密封性:采用氣壓法(0.1MPa保壓30min,壓降≤10%)驗證管道接頭的防水性能;
- 布設規范性:檢查埋深(≥0.8m)、彎曲半徑(≥20倍管徑)及人井內預留長度(≥0.5m)。
4. 環境適應性檢測
針對收費站高溫、高濕、鹽霧等特殊環境,需進行加速老化試驗(85℃/85%RH條件下持續720h)和抗紫外線測試(QUV紫外老化箱累計照射1000h),驗證材料抗老化性能是否符合《JT/T 1034-2016 公路用光電纜》標準要求。
檢測實施流程與注意事項
檢測工作應遵循“先外觀后性能、先靜態后動態”的原則,結合紅外熱成像儀、管道內窺鏡等設備進行綜合診斷。重點注意:
1. 檢測前需切斷電源并做好安全防護;
2. 光纜測試需選用匹配的耦合器與測試波長;
3. 管道檢測后應及時恢復回填土壓實度(≥95%);
4. 建立檢測數據庫,記錄關鍵參數的歷史變化趨勢。
結語
通過系統化的光電纜及管道檢測,可顯著提升收費站基礎設施的運維效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突發故障風險。建議結合智能監測技術(如分布式光纖傳感)構建預防性維護體系,推動高速公路機電系統向數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升級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