廢污水與再生水檢測的重要性
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,廢污水排放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。廢污水包含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及農業面源污染等,若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,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。再生水作為廢污水經深度處理后的資源化產物,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冷卻、農業灌溉、城市綠化等領域,是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途徑。在這一背景下,廢污水與再生水檢測成為保障水質安全、優化處理工藝、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。
廢污水檢測的核心項目
廢污水檢測需覆蓋污染物類型、濃度及環境風險等指標,主要包括以下項目:
1. 物理性指標檢測
包括濁度、色度、懸浮物(SS)、溫度等,反映污水表觀特性及固體雜質含量。例如,高懸浮物可能堵塞管網或影響處理設備效率。
2. 化學性指標檢測
? pH值:判斷污水的酸堿性,影響后續處理工藝選擇;
? 化學需氧量(COD)與生化需氧量(BOD):評估有機物污染程度;
? 氨氮、總磷、總氮:監測富營養化風險,防止水體藻類爆發;
? 重金屬(如鉛、汞、鎘):檢測工業廢水毒性,需符合《GB 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。
3. 微生物指標檢測
重點檢測大腸桿菌群、糞大腸菌群等病原微生物,防止水體傳播疾病,尤其在生活污水和醫療廢水中需嚴格管控。
再生水檢測的特殊要求
再生水需根據回用途徑執行差異化檢測標準,主要項目包括:
1. 消毒副產物檢測
如余氯、三氯甲烷等,避免過度消毒導致二次污染,危害人體健康。
2. 營養鹽控制
嚴格控制氮、磷含量,防止用于農業灌溉時引發土壤鹽漬化或地下水污染。
3. 毒性物質殘留
通過發光細菌毒性試驗或魚類急性毒性測試,綜合評估再生水的生物安全性。
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
傳統實驗室檢測正逐步向在線監測、快速檢測技術升級。例如,光譜分析、生物傳感器等技術可實時監控水質變化,結合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遠程傳輸與預警,顯著提升檢測效率與管理水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