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檢測
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是石油開采中廣泛應用的核心設備,其性能直接影響油井產量和系統運行效率。由于長期處于高溫、高壓、高腐蝕的復雜工況環境中,其內部結構(如泵筒、柱塞、閥組等)易發生磨損、變形或密封失效等問題。因此,定期開展科學規范的檢測項目至關重要,既可預防突發故障導致的生產停滯,又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運維成本。檢測工作需涵蓋幾何精度、材料性能、動態運行狀態及環境適應性等維度,并結合行業標準(如API Spec 11AX、GB/T 18607等)進行綜合評估。
關鍵檢測項目及內容
1. **尺寸精度檢測** 使用千分尺、內徑量表等工具測量泵筒內徑、柱塞外徑的圓度、圓柱度及配合間隙,確保符合API標準規定的公差范圍(通常為±0.025mm)。同時檢查螺紋連接部位的嚙合長度和垂直度,防止因安裝偏差導致的泄漏風險。
2. **密封性能檢測** 通過液壓試驗臺模擬工作壓力(最高可達35MPa),測試泵筒與柱塞間的靜態密封性及動態泄漏量。采用熒光檢漏劑或氦質譜儀定位微滲漏點,并評估閥球與閥座的密封接觸面磨損情況,確保閥組啟閉響應靈敏。
3. **材料性能分析** 利用硬度計、金相顯微鏡對泵筒和柱塞的基體材料進行硬度測試(洛氏硬度HRC≥55)及金相組織觀察,確認是否存在熱處理缺陷。同時通過鹽霧試驗、電化學腐蝕試驗評估材料耐腐蝕性,避免因點蝕或應力腐蝕導致的早期失效。
運動特性與表面質量檢測
4. **運動配合試驗** 在模擬工況下運行抽油泵,使用高速攝像機和振動傳感器記錄柱塞往復運動的平穩性,分析是否存在卡滯或異常摩擦。通過激光測距儀實時監測柱塞行程誤差,確保沖程損失率低于3%。
5. **表面粗糙度與缺陷檢測** 采用表面粗糙度儀測量泵筒內壁Ra值(一般要求≤0.4μm),保障潤滑膜的有效形成。結合磁粉探傷(MT)或超聲波探傷(UT)技術,排查泵筒焊接部位、閥罩等區域的裂紋、氣孔等缺陷。
綜合評定與維護建議
檢測完成后需生成包含數據對比、失效模式分析及剩余壽命預測的報告。對于輕微磨損的柱塞可建議表面鍍鉻修復,嚴重變形的泵筒則需整體更換。同時提出優化注油頻率、調整沖次參數等操作建議,確保抽油泵在最佳工況下運行。

